
五大片区价值重塑:成都调规背后的发展智慧逸富盈策略
成都调规背后暗藏的城市发展新逻辑
超20000亩!成都调规打造15分钟宜居生活圈
成都13处调规引爆区域价值,这些片区迎来黄金期

成都近期连续发布13条规划调整公告逸富盈策略,涉及土地面积超过20000亩,这一系列动作引发广泛关注。从武侯悦湖到温江凤栖湖,从青羊黄田坝到双流九江,多个片区的规划优化正在同步推进,勾勒出成都城市发展的新图景。

在武侯悦湖片区,465亩土地的规划调整体现了产城融合的新思路。该区域住宅用地容积率确定为不超过1.5,其中部分地块甚至低至1.2,这种低密度规划在成都中心城区相当难得。规划还将原有商业用地调整为住宅用地,增加了居民容量,同时将幼儿园从9班扩建为12班,教育资源得到显著提升。

悦湖科技城作为\"悦湖智湾AI新城\",正在构建\"1+2\"AI+产业生态圈。目前已引进23家人工智能和软件信息产业链企业,未来计划形成超800家市场主体、100家高新技术企业,创造2万个就业岗位。这种产业与居住的有机结合,让片区发展更加均衡可持续。

青羊区黄田坝及黄土-联工片区的调规规模达到2275亩,这次调整与区域航空产业发展紧密相关。规划优化了路网系统,增加了绿地面积,将8块住宅用地容积率提升至1.8,同时强化了幼儿园、社区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配套。新增的工业用地和科研设计用地,为区域产业发展预留了空间。

温江凤栖湖片区的调整规模更大,达到7980亩。这个被定位为\"高质量创智产业新区、高品质环湖宜居新城\"的区域,围绕300亩的凤栖湖中央公园展开建设。目前片区内的多个房地产项目销售情况良好,房价稳定在2.4万/㎡左右。更令人期待的是,规划中的L8温崇线、地铁13号线都将在此设站,加上已开通的19号线逸富盈策略,未来将形成三条轨道交通网络。

这些规划调整不是孤立进行的,而是与成都都市圈的整体发展战略相呼应。今年确定的成都都市圈建设\"十件大事\"中,包括编制同城化发展规划、打通城际\"断头路\"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等重点任务。其中,顺白路、万清路等11条道路的建设,将显著改善区域交通状况。

在产业协同方面,成都都市圈正在推进9条重点产业链集群发展,通过延链补链强链,抢占产业新赛道。这种区域协同发展的思路,让单个片区的规划调整具有了更宏观的意义。
规划调整不仅关注空间布局和产业发展,同样重视环境质量和生活品质的提升。成都市生态环境局近期印发的五个专项方案,涉及大气、水、土壤、噪声污染防治和应对气候变化。2025年成都市将新增新能源汽车20万辆、充电桩2万个以上,这些措施都将改善城市环境。
同时,《2025年成都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》提出了一系列促消费措施。成都将举办120场以上大型演唱会和音乐节,办好西博会、成都国际车展等展会活动1000场以上。全市将落地首店800家,高能级首秀首展首演等首发活动100场。这些文化活动与商业举措,将极大丰富市民的生活体验。

成都这一轮规划调整体现了城市发展理念的转变:从外延扩张转向内涵提升,从单一功能转向复合功能,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治理。各个片区的功能定位更加清晰,资源配置更加合理,产城融合更加深入。
随着规划落地,这些片区正在发生积极变化。新建道路打通区域脉络,新增绿地提升环境品质,优化后的用地布局让产业和居住功能更加协调。这些变化最终将转化为市民实实在在的获得感——更高的生活品质、更多的就业机会、更便捷的出行体验。
城市规划调整的最终目的,是让城市更加宜居宜业,让市民生活更加美好。成都正在通过这一系列精细化的规划调整,朝着这个目标稳步迈进。
网眼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